我本身就很愛吃米飯,可能是農家出身的吧!所以從小就偏愛吃米食,尤其是阿爸種出來的米飯我更是愛吃,所以囉!舉凡由米所做成的美食,像是米飯、粿...等等都是我的最愛!!呵呵...。因此當我看到果子試吃團正舉辦米食的試吃活動時,說什麼也要報名囉~

可能是我的念力使然(因為我超想入圍的),所以在報名同時我就心裡默念:小編選我吧~呵呵...。覺得自己滿幸運的,因為如我所願的入圍了!將將~~這就是我收到的正宗台東池上良質米→池農米~

 

現在的米是越來越講究包裝了!像池農米就是採用真空透明包裝,讓好米新鮮看得見。對了!想多了解為何台東池上米為何會聞名遐邇,可以看看以下的產地介紹唷~


池上鄉地處花東縱谷平原中段一帶,在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,新武呂溪流域河谷平原上。擁有對水稻栽培最為有利的水質及地理環境優勢。 而在日夜溫差大,沿岸任何工業廢水、重金屬及空氣污染,並有「大坡池」調節水位的種種因素下,此區所栽種的稻米生長期長,米質特色可以完全發揮。自然純淨、無污染的生長環境,加上優良的天候條件配合,使得池上鄉所生產出來的稻米品質自然與眾不同,並屢獲國家獎項的肯定。近年來經池上鄉農會多年來大力的推 廣下,「池上米」多次獲頒「金米獎」,聲名大噪,響譽全台,市場價格更是居高不下。甚至可以說「池上米」便是台灣人心目中好米的代名詞。


台東池農米

 

以前我對米是一點概念都沒有,就覺得米不是都一樣嗎?這一年來透過部落格我這才了解到原來米也可以這麼講究、如此美味啊?!你是否跟我一樣不曉得如何選擇好米呢?嘿嘿...這次因為試吃池農米讓我對米又多認識了一些,像這次池農米的外包裝袋背面就有教消費者一些選米的小撇步唷~

新鮮的米:透明、有光澤、少變色米粒~

好吃的米:軟軟黏黏、有彈性、有光澤、有飯香~

台東池農米 (2)

 

這裡還有標示出池農米的生產履歷,像是品種、期作別、有效日期、保存期限(6個月)等。這次試吃的池農米就屬台梗2號,這米粒的特色就是米粒大而飽滿,粒粒晶瑩剔透,具有黏彈性,口感甚佳富飯香,口味及品質皆為台灣之最,甚至屢屢在米質競賽中拔得頭籌呢!因為台梗2號的口感佳所以相當適合用來做炒飯、泡飯、便當。

台東池農米 (4)

 

產地標示:台東縣

包裝袋上的那三個日期就是我剛剛所提到的期作別、碾製日期及有效日期~

台東池農米 (11)

 

台東池農米 (12)

 

外包裝背面還有圖示說明如何煮出好吃的白米飯,這樣就算是新手煮飯也不用擔心米量及水量拿捏不準啦!你說是不是很貼心啊~

台東池農米 (1)

 

另外還有個小提醒,那就是米一經過開封,記得要冷藏保存,這樣才能保持最佳的口感及品質唷~

台東池農米 (3)

 

就像這樣放冰箱冷藏,在還沒看到說明前,我之前都沒這個概念耶!想說米放在常溫下應該不會壞吧!所以壓根沒想到開封之後的米還需要冷藏呢~這次我又多學了一樣生活小常識囉~

台東池農米 (7)

 

新鮮的米就是不一樣,米粒本身看起來就是有點透光、有光澤,而且每粒米的色澤都很漂亮唷~

台東池農米 (5)

 

再近拍一下,是不是覺得米粒的色澤很漂亮、米粒大小相當呢~

台東池農米 (6)

 

現在我就依照說明取適量(我家一家四口約取1.5杯的米量),然後用清水洗個3~4次,待水的顏色看起來比較不會白白的就算洗乾淨了,然後米粒瀝乾後再放個約1杯(米):1.2杯(水)的比例,最後再讓米浸泡個30分鐘就可以放入電鍋煮飯囉~

台東池農米 (13)

 

這是今天的午餐菜色,有炒蔥蛋、快炒高麗菜及貢丸湯,還有今天的主角→台東池上良質米。池農米~

台東池農米 (8)

 

待米煮熟後,我個人的習慣會再悶一會兒,時間約為5分鐘吧!接著還要將飯鬆動一下,也就是把飯翻一翻,這樣米飯會更Q、更好吃唷~

台東池農米 (9)

 

這次的米飯煮得相當成功唷!米飯不僅有飯香、黏度也黏得剛剛好、口感嘛!軟爛中又帶點QQ的真的很好吃~

台東池農米 (10)

 

淇淇還說要用這QQ的飯包海苔,我覺得這點子還不賴,那這次我也用海苔包飯吃看看嗯~很好吃耶!不需加肉鬆或是香鬆只要直接包著吃就很好吃了!淇淇這小子真的是越來越懂得吃囉~

台東池農米 (14)

 

這次真多虧了果子咖啡的試吃活動,才讓我有機會品嚐到這優質品種的台梗2號池農米,我和孩子們都好喜歡吃這香Q的池農米唷!淇淇還邊吃邊說:媽媽!這個飯真的太好吃了~



果子咖啡的官網:http://www.gozcafe.com
果子咖啡的噗浪:http://www.plurk.com/gozcafe
果子咖啡試吃團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gozcafefans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池農米 果子咖啡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anda6603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